无功补偿电容计算_无功补偿电容计算公式

发布者:深铭易购     发布时间:2020-01-07    浏览量:--

无功补偿就是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那无功补偿如何计算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下如何计算无功补偿电容及其公式


一般来说,低压电容补偿柜由柜壳、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热继电器、接触器、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一、二次导线、端子排、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装置、盘面仪表等组成。具有过流、过压、欠压、温度超限多种保护。装置能在外部故障和停电时自动退出运行,送电后自动恢复。


无功补偿电容计算公式

当电网电压的波形为正弦波,且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电阻性电气设备如白炽灯、电热器等从电网上获得的功率P等于电压U和电流I的乘积,即:P=U×I。

  电感性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由于在运行时需要建立磁场,此时所消耗的能量不能转化为有功功率,故被称为无功功率Q。此时电流滞后电压一个角度φ。在选择变配电设备时所根据的是视在功率S,即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矢量和:

无功补偿电容计算公式.png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为功率因数:

  cosf=P/S

  无功功率的传输加重了电网负荷,使电网损耗增加,系统电压下降。故需对其进行就近和就地补偿。并联电容器可补偿或平衡电气设备的感性无功功率。当容性无功功率QC等于感性无功功率QL时,电网只传输有功功率P。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压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低压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85以上。

  如果选择电容器功率为Qc,则功率因数为:

  cosφ= P/ (P^2 + (QL-Qc)^2)^1/2

在实际工程中首先应根据负荷情况和供电部门的要求确定补偿后所需达到的功率因数值,然后再计算电容器的安装容量:

  Qc = P(tanf1 - tanf2)=P〔(1/cos2f1-1)1/2-(1/cos2f2-1)1/2〕

  式中:

  Qc一电容器的安装容量,kvar

  P一系统的有功功率,kW

  tanφ1--补偿前的功率因数角, cosf1--补偿前的功率因数

  tanφ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角, cosf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在大系统中,无功补偿还用于调整电网的电压,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在小系统中,通过恰当的无功补偿方法还可以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按照wangs定理:在相与相之间跨接的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因此,对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系统,只要恰当地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不但可以将各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接近1,而且可以使各相的有功电流达到平衡状态。


无功补偿电容计算计算意义

⑴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

⑵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例如当功率因数cosΦ=0.8增加到cosΦ=0.95时,装1Kvar电容器可节省设备容量0.52KW;反之,增加0.52KW对原有设备而言,相当于增大了发、供电设备容量。因此,对新建、改建工程,应充分考虑无功补偿,便可以减少设计容量,从而减少投资。

⑶降低线损,由公式ΔΡ%=(1-cosφ/cosΦ)×100%得出其中cosφ为补偿前的功率因数,cosΦ为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则:

cosΦ>cosφ,所以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也下降了,减少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以及降低线损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功率因数是考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规划、实施无功补偿势在必行 。


注: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