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EDA厂商广立微上会在即,专注成品率提升领域
发布者:深铭易购 发布时间:2021-12-18 浏览量:--
【深铭易购】资讯:创业板申报企业、国产EDA厂商——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立微”)将于12月24日首发上会审核。
据了解,广立微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EDA软件与晶圆级电性测试设备供应商,目前已在集成电路成品率提升领域深耕多年,可提供EDA软件、电路IP、 WAT测试设备以及与芯片成品率提升技术相结合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在集成电路从设计到量产的整个产品周期内实现芯片性能、成品率、稳定性的提升。
全流程覆盖优势显著,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内EDA企业起步相对较晚,且EDA设计软件具有技术壁垒高、投入期长的特点,目前国际厂商占据了EDA产业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集成电路成品率提升是芯片制造的重要环节,能够反映晶圆厂的工艺制造水平和产品成熟程度,同时体现了设计公司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有效地提升和保持集成电路成品率是晶圆厂工艺开发和产品导入的关键,也是提升国家芯片整体制造水平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广立微意识到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在成品率提升领域EDA软件及解决方案的市场空白,并较早地投身于该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在成品率提升领域的全流程覆盖,包括用于测试芯片设计的SmtCell、TCMagic及ATCompiler等EDA工具、用于测试数据采集的WAT电性测试设备及测试数据分析软件DataExp。由此,广立微实现了在测试芯片设计、测试数据采集及测试数据分析等环节的协同,提升了方案的整体效率,从而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各类企业提供了优良的产品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WAT电性测试机方面,此前主要由境外厂家垄断。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2020年广立微的WAT高速电性测试设备已实现了量产,并且获得了多家国内头部晶圆厂商的认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实现了在WAT测试设备领域的国产替代。同时,随着公司WAT测试机逐步进入晶圆厂量产线,通过软硬件的协同联动将加快推进工艺监控相关EDA产品在晶圆厂量产阶段的应用。
此外,公司研发的半导体大数据分析平台已经顺利推出,并获得国内一流设计公司和制造企业的肯定,随着全套产品的研发和优化,能够替代国际相关主流大数据分析工具,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成品率管控和数据处理的利器。
研发人员占比高达八成,募投项目助力市占率持续提升
对EDA企业而言,从确定研究方向、正式研发、试产、质控到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各阶段,均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和研发费用。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469.54万元、2,675.43万元、4,050.38万元、2,909.64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2018年度至2020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07%,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复合增长率为61.41%。。除此之外,广立微还始终高度重视技术团队的建设。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127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102名,占员工总数比例高达80.31%,且核心技术人员均在半导体领域耕耘多年,对行业未来技术趋势及下游客户需求有着前瞻性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凭借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及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记者注意到,目前,广立微已开发出包括Addressable Solution(可寻址测试芯片方案)、超高密度测试芯片设计与芯片快速测试技术、Fast Parametric Testing Solution(快速电性参数测试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公司的解决方案目前也已在4nm的工艺节点上实现产业化应用。
据悉,广立微本次拟募集资金95,557.31万元,其中,21,542.86万元投向“集成电路成品率技术升级开发项目”,占比22.54%。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可进一步丰富公司EDA工具种类,提升测试验证速率,深化公司软硬件一体化的协同优势。更重要的是,该项目能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增强我国EDA软件企业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对于未来的战略规划,广立微表示,公司将持续深化成品率提升相关产品线,助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实现高端芯片国产转移和多元化代工,为集成电路国产线建设赋能;同时利用多年来成品率提升服务中对芯片制造各环节深刻理解的经验优势,横向拓展制造类EDA和电性测试设备品类的覆盖广度,致力成为行业领先的集成电路EDA企业,旨在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提供全方位的系统解决方案。
注: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1

产品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