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跟随器作用及原理

发布者:深铭易购     发布时间:2019-10-15    浏览量:--

电压跟随器是共集电极电路,信号从基极输入,射极输出,故又称射极输出器。基极电压与集电极电压相位相同,即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同相。这一电路的主要特点是: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电压增益近似为1,所以叫做电压跟随器。


电压跟随器作用

根据“射极跟随器”的特点,其广泛地应用在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输出级和中间级。

电压跟随器

作用1:作输出级使用

图为RC移相式振荡器的原理电路,输出的三极管T2是射极跟随器。如果不接入T2,而让T1直接带载,则当振荡器接入负载时,负载的参数将会影响选频网络的参数,使电路的工作状态受到影响。因此,在电路的输出端接入T2,使振荡选频电路和负载支路相隔离,二者互不干扰,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作用2:作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级

图为DA-16型晶体管毫伏表原理电路的部分电路,图中的T1、T2、R4、R5、R6、R7、C4组成带自举电路的射极输出器,且T1、T2组成了达林顿复合管。这样,图中电路的输入电阻很大,从而在测量时对被测电路的影响较小,提高了测量精度。图中的D10是作为保护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钳位作用,防止在测量时输入电压过高而毁坏晶体管。 


作用3:作中间级使用

图是一多级放大电路,T2处于射极跟随状态,其将输入级T1和输出级T3相互隔开,减弱了T1和T3的相互影响,并且由于T2具有的电压跟随特性,使得T2的加入对电路的工作状态没有影响。因此,此时T2所起的作用是缓冲、隔离前后级的相互干扰,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电压跟随原理

电压跟随器是用一个三极管构成的共集电路,它的电压增益是一,所以叫做电压跟随器。那么电压跟随原理是什么呢?

  你可以极端一点去理解,当输入阻抗很高时,就相当于对前级电路开路,当输出阻抗很低时,对后级电路就相当于一个恒压源,即输出电压不受后级电路阻抗影响。一个对前级电路相当于开路,输出电压又不受后级阻抗影响的电路当然具备隔离作用,即使前、后级电路之间互不影响。所以,电压跟随器常用作中间级,以“隔离”前后级之间的影响,此时也称之为缓冲级。基本原理还是利用它的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之特点,在电路中起阻抗匹配的作用。


注: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